师德标兵 | 冯旺军:知之非难 行之不易
冯旺军:男,汉族,1965年生,甘肃会宁人,教授,硕士/博士研究生导师。曾担任物理实验室主任、应用物理系主任、理学院副院长、兰州理工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;兰州理工大学物理教学团队、省级应用物理教学团队负责人;《复合材料学报》《低温物理学报》、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学类力学研究会理事,全国高等学校热学课程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,国家学位委员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、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,多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特约审稿人。
主持完成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1项,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;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、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9项;主编《大学物理》等教材3部;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2项,获兰州理工大学师德标兵,教学质量优秀、优秀班主任、“三育人”、毕业生就业贡献奖等奖励。
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导材料、磁性纳米材料、纳米铁氧体吸波剂、锂离子电池等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“Physica C”、“Chinese phys B”、“Acta Phys.-Chim.Sin”、“Applied Surface Science”、 “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”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,其中SCI收录60余篇,EI收录80余篇。获得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、省级科研项目5项、校级科研项目6项、横向项目10余项。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。
“冯老师讲课我们都很喜欢听,他不仅讲授学科知识,还常常融入一些科学家的故事,让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也受到了科学家优秀品质的熏陶。”学生陈镜州说道。“作为一名教师,要有崇高的理想,热爱自己的国家,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,只有这样,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、全面发展的时代有用之才。”冯旺军说道。
不仅如此,冯旺军还重视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,他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,关爱和帮助学生。“我在能源与动力学院做班主任的时候,那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、精神面貌都非常好,在全校评比中经常名列前茅。当时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让我交流经验,我说,就是关心爱护学生,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,多鼓励、少指责。”冯旺军不仅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去做的。
“尊重学生的人格,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,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,做到一视同仁,不厚此薄彼,关爱和呵护他们,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点进步,加以充分地肯定和鼓励。”之前有一位同学,学习有困难,旷课也比较多,不及格的课程比较多,冯旺军就去宿舍做思想工作。同宿舍的同学听了冯老师的教导,都很感慨,说这个班的老师真耐心,这么关爱学生。“我就是从他的自身发展,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贡献来开导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后来,这位同学终于顺利毕业,现在还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。”冯旺军回忆道。
冯旺军还特别关注困难学生。之前他带的一名研究生,因为家庭困难,交不起学费,他就自掏腰包,主动承担了这位学生第一年的学费;还有一名学生,当时父亲生病住院,已是癌症晚期,学生想尽尽孝心,但苦于经济困难,无能为力,冯老师解囊相助,说不要留下太多遗憾,帮助学生完成了一点心愿。
冯旺军说:“很多事情讲起来没什么可讲的,关键是平时要做好。比如一个人勇敢地闯进火灾现场救人,你说这伟大不伟大?有时候一句话就说完了,但是要做到却很不容易。”从教多年,冯旺军一直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,为学生的成长、成才亮起一盏指路明灯。
正如冯旺军所说,很多事情三言两语就讲完了,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他在实践中哺育创新,从创新里迸发价值,为价值找到幸福的归属,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。潜心耕耘,热忱回馈,这正是冯旺军老师带给我们的解答。
来源:党委宣传部
记者:王一淳
主编:刘文博